韩国学者:中国外交智慧将为全球治理作出更大贡献******
(中共二十大·声音)韩国学者:中国外交智慧将为全球治理作出更大贡献
中新社首尔10月23日电 题:韩国学者:中国外交智慧将为全球治理作出更大贡献
中新社记者 刘旭
中共二十大22日在北京闭幕。韩国全球战略合作研究院院长、韩国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黄载皓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二十大对中国近十年的重大成就和宝贵经验作出总结,并从战略全局上对未来发展作出规划,相信中国外交智慧将为推动改善全球治理作出重要贡献。
“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对此有着相当明确的认识和理解。”黄载皓表示,国际形势日趋错综复杂,世界舞台上的亚洲力量深刻影响着国际秩序的变革和调整,尤其是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上升。“可以说,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是时代的选择。”
在黄载皓看来,中国外交的最大特点是重视前景蓝图的规划和设定。“我认为,过去十年,中国最大的外交成就在于向世界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理念。中国在展望自身发展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个更广泛的、面向国际社会的展望。”
黄载皓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核心意识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强调要同舟共济、合作共赢,寻求多元文明交流互鉴的新局面,寻求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的新内涵,寻求各国合作应对多样化挑战和实现包容性发展的新道路。
黄载皓注意到,二十大报告提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指出,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深化拓展平等、开放、合作的全球伙伴关系,致力于扩大同各国利益的汇合点。
“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正在探索不断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不断提升伙伴关系的含金量。”黄载皓说,“我相信,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的外交智慧必将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完)
战略支援部队某旅:工作有了标准,效率有了提高******
官兵们正在检修装备。作者供图
“参照《维护保养手册》,我们干工作更加得心应手。”年终岁尾,战略支援部队某旅组织装备换季保养工作,官兵们按照手册上的“标准流程”维护保养装备,工作效率显著提高。
该旅分队长、二级军士长李伟介绍说,过去装备维修保养,他们只能逐项排查或凭借经验判断故障问题,既增加了日常工作量,也给维修保养带来不小难题。如今,有了这本“百宝书”,能详细了解装备自列装以来历次故障原因、修理方法,“对症下药”精准保养,就有了参考方向和技术支撑。
编写这本《维护保养手册》,源于一次演练任务。去年底,该旅组织实装考核演练,导调组临机下达突发情况指令后,李伟所在分队因通信不畅没有及时处置问题,考核成绩被判定不合格。事后分析原因发现,演练前装备保养不到位,电源装置过期失效,导致装备无法供电,操作失灵。
演练复盘时,一名战士心有不甘地说:“怎么也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情况!”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一个想法在李伟的脑海萌发:能不能像汽车4S店一样,给装备撰写一本《维护保养手册》?
演练结束后,李伟立刻开展调研。他发现,尽管每年单位都会统一组织换季保养,但官兵往往对装备状况掌握不够全面,维护难以“对症下药”,保养难免存在盲区、漏洞。整理好调研资料,李伟向旅机关提交了一份关于建立装备维护保养档案的意见。
得到上级机关批准后,李伟决定打造一个“样板工程”。他带领维修技术骨干梳理整合装备各类故障申报、保养履历等数据,精确分析装备“健康指标”,并将摸索积累的经验转化为装备维护保养注意事项,编写《维护保养手册》、设置保养提示卡片,让装备状况一目了然,维护保养工作更加科学高效。
手册好不好用,官兵最有发言权。随后,李伟带着手册来到训练场,在抢修光缆任务中,一台工程机械车突发故障。操作手邸文育查阅《维护保养手册》,立刻判定出问题点位并及时排除,任务顺利完成。
没过多久,某型工程机械车列装该旅。该车辆信息化程度高、操作系统复杂,他们要从零开始学习。这时候,李伟再次主动请缨,带领团队主动到生产厂家、部队院校取经,就装备重点部位保养开展流程化设计,对日常维护保养措施进行量化。数个月后,李伟所在团队掌握了该型装备的日常维护保养方法,能够做到装备性能“一口清”、故障问题“一摸准”。
科学精细管装用装,保障能力水涨船高。今年,该旅千里机动至某陌生复杂地域开展装备试验任务,多项装备精细化管理成果在任务中得到有效检验。